2023年長三角停車大會暨縣域數字化停車運營交流會在江蘇常熟成功舉辦
- 分類:新聞資訊
- 發布時間:2023-06-25
2023年長三角停車大會暨縣域數字化停車運營交流會在江蘇常熟成功舉辦
- 分類:新聞資訊
- 發布時間:2023-06-25
今日由中國停車網、《城市停車》主辦,蘇州公共停車服務業協會、江南愛停車協辦,常熟市城管局、江南集團支持的“2023年長三角城市停車大會暨縣(市、區)數字化停車運營經驗交流會”在江蘇常熟成功舉行。本次會議邀請了國家發改委、住建部、中國停車網市場研究中心、東南大學、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領導和專家,來自長三角地區及北京、廣東、山東、河北、河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的各級停車主管部門、城投國資停車公司等200余位代表齊聚一堂,從城市治理、平臺建設、數字化運營等熱點內容進行了分享和交流。
城市停車平臺成為智慧停車管理重要抓手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近年來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尤其在停車行業,國家發改委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進縣域地區的公共停車場建設、停車平臺建設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長江三角洲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縣域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在數字城市建設和停車治理方面,區域內各級政府健全管理體制,落實主體責任,探索停車“數字化、產業化、法治化”建設和管理,積極推動城市停車高質量發展。其中,全國百強縣、長三角重鎮的常熟市就是縣域數字化停車建管營的典型代表。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在演講中提到,智慧停車發展主要包含智能收費管理、城市停車行業管理信息平臺、城市停車公共引導共享平臺三部分,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建設要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行政與市場的手段,政府應做好行業停車管理信息平臺,停車引導共享平臺交由企業來做,動態數據由市場機制實現。
蘇州江南愛停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敦敦就“為什么搭建一個城市級平臺這么難”,從停車平臺的頂層設計及大數據分析、平臺接入數量、平臺接入數據準確率角度,深挖實操經驗及平臺建設運營關鍵點。
推動停車治理是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
本次會議上,多位專家就城市停車規劃及數字化轉型展開探討。住建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董蘇華在演講中表示,城市停車問題的研究需要更高視角和更清晰定位,并從公共經濟學視角、城市交通轉型發展視角、完整街道視角三個角度展開闡述,就此提出城市規劃建設的四點建議。
上海在停車數字化轉型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其發展模式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啟示借鑒作用。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設施運行處副處長梁華軍在演講中講述了上海數字化轉型的四個主要思路:打造行業數字底座、提供行業數據支持、建設智慧停車場庫、開展公共信息服務,介紹了上海打造示范性智慧停車場庫、鼓勵新技術研發示范、加強行業技術指導的三個“十四五”規劃目標。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婕從規劃引領城市停車建設與管理角度,立足城市停車如何從城市發展戰略高度帶動城市高質量治理與停車基礎設施系統建設。
縣域數字化運營形成可復制方案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南京市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顧大松在演講中對縣域停車治理指數建設展開探討。他認為,要通過對城市人口規模、小汽車保有量、停車泊位數及結構分布等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強化停車需求現狀研究監測,精準查找和治理停車問題,引導停車供需平衡,推動停車治理長效發展。(江蘇)省相關部門要健全“停車指數”發布制度,指導各地科學治理停車問題、推動停車設施有序發展,并在政府側、市場側、社會側、科技側給出指標建設重心。
常熟市城市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薛建偉從打造“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管理模式、實施“一處一策、因地制宜”治理模式、打造“技術引路、一網統管”智慧平臺、堅持“便民惠民、服務于民”工作理念四方面,對常熟市綜合治理停車難的措施作了梳理介紹。截止到2022年底,常熟市城市級停車平臺累計支付接入全市85%的停車場,共計10.4萬個泊位,平臺注冊用戶72萬人,是全國縣域城市中唯一一家支付接入停車場、注冊用戶達此規模的停車平臺,基本實現了全城停車一張網、車主停車一個號的城市停車平臺目標,是江蘇省摸索、實踐城市級智慧停車管理典型案例。并且已在江蘇、陜西、湖南等城市驗證了這套平臺運營方案的可復制性,特別適合在縣域地區推廣應用。
會議期間,主辦方組織參會代表前往江南愛停車總部及新顏東路、湖苑四區進行了現場參觀。新顏東路采用低位視頻樁進行收費管理,實現有序停車;湖苑四區升級改造后,加裝了充電設備,并通過組建業委會實行小區自治、硬件改造實現封閉管理、錯峰共享提升利用率“三步走”,最終實現財政不投入、市民好停車、基層有收益“三贏”,該模式試點成功后已在15個開放式小區復制推廣。
長三角平臺建設引領全國
中國停車網市場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景然然在會上發布了全國和長三角地區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5月,全國已建在建道路智能化泊位已達320萬個,其中長三角地區66萬個,占全國市場的20%。從全國范圍看,長三角地區的停車智能化程度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平臺覆蓋率高達76%,尤其在平臺一體化建設和多場景應用方面,在全國起到了引領示范效應。另外,長三角在利用平臺實現共享停車和全市停車統一支付方面也有突出表現。
景然然在會上提到,從全國范圍來看,在“全市一個停車場”模式之前建成的各區縣平臺,目前正朝著全市平臺一體化的方向努力;之后建設的市級平臺,基本都預留了各區縣管理接口。平臺一體化將是未來幾年市級平臺建設的一個發展方向。而實現這個目標,屬地化推進停車場接入是重中之重。
來源:中國停車網
關注我們 / FOCUS

快速留言 / MESSAGE